全民娱乐 > 杂谈 > 正文

​浅谈近代关于客家负面的记载和原因

2024-09-04 11:51 来源:网络 点击:

浅谈近代关于客家负面的记载和原因

清代至民国期间,社会存在一部分对于客家人的负面记载,有称客家为匪为贼,有称客家为少数民族的,更有称客家为非汉、退化之民等。归纳来说有以下原因造成:

1、土客械斗引发社会歧视。何为土?何为客?笔者觉得比较中立的说法,如清嘉靖《佛冈县直隶军民厅志》记载“其方言有土著,有客家。自唐宋时立籍者为土著……国初,自韶、惠、嘉及闽之上坑来占籍者为客家。”后迁入的客家和早迁入的土著由于田地、水源、学籍等问题产生械斗,客家一旦不能“反客为主”成功就会被当作负面写入历史。例如清初潮汕一带发生了“九军起义”,当时《揭阳县志》把客家人称作“犭客贼”,因为“犭客贼暴横,欲杀尽平洋人,憎其语音不类也。”

而最大的负面评价源于客家人的西迁,曾祥委教授在《何为客家》说到“明末后,特别是清康熙以降,客家向粤中、粤西地区的发展,到清代咸同年间终于引起了震动朝野的‘土客之争’——客家在粤东、粤北‘反客为主’的历史在粤中西片地区没能重演,因为此时‘客家人’面临的不是少数民族,而是与他们有一脉同源的南迁史、先他们直接进入粤中,粤西地区的北方移民后裔。”由于客家人在粤中粤西的土客械斗失败,当地县志史料多对客家进行了负面记载,例如 《新会县志》 《高明县志》 《高要续修志稿》 称客家人为“犭客贼” “客匪”。到了民国初期这种负面记载还存在,例如1930年,广东省府建设厅编辑的《建设周报》第三十七期“吾粤客人,各属皆有......分大种小种二类,大种语言啁啾,不甚开化;小种则语言文化取法本地人。”

土客械斗

2、客家被称作少数民族。闽赣粤地区早期原住民有曰畲、有曰蛮、有曰山越等称呼,而汉人迁入此地区后产生混化。因此目前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南迁汉人为主导,融入部分本地少数民族结合产生客家民系,主张这种观点的以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谢重光《客家源流新探》为代表,这种观点是目前的主流;另一种是畲族汉化为主,仅有少量汉人融入结合为客家民系,主张这种观点的有房学嘉、罗肇锦等。

当然这里也有很多相关历史记载的原因,例如王阳明《立崇义县治疏》记载 “其初輋(同畲)贼,原系广东流来,先年奉巡抚都御史泽行令安插于此。” 现在崇义县是纯客县。又例如《平和县志》记载“ 俗呼畲客……土人称之曰‘客’,彼称土人曰‘河老’。明初设抚瑶土官,使绥靖之… ”; 《清稗类记.种族类》记载“畬客产于处州,或称其为盘瓠之遗种,与福建之狗头蛮实同一族……对于官长,自称畬客,汉族亦称之曰畬客,或曰客家。若见面相称,则曰我边人,忌用畬字……” 这些历史记载都把畲族称作客或者客家。更有因为客字发音类似纥而被称作纥族的,如《四会县志》记载“或曰客乃犵(he)之讹释之。” 《香山乡土志》记载“客民,即犵狫俗名客家老。”

客家传统服饰

3、非汉、野蛮、退化人民等标签。清末民初,外国人对国内的研究也开始深入,关于客家人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都不全面,其中产生了两极分化。有过于正面的,例如美国人韩廷敦在《种族的特性》中记载 “客家是今日中华民族的精华” ,“客家人是十分纯粹的华人”。同时也有过于负面的,1905年《广东乡土历史》误引上海徐家汇教堂编写中国地舆志的记载“客家...非粤种,非汉种。”也有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德国人乌耳葛德编的英文《世界地理》广东词条下 “其山地多野蛮的部落,退化的人民,如客家等便是。”当时国民民智已开,这些负面记载引起客家学者的极大反响和反对,罗香林也因此写出《客家研究导论》用以自证客家为汉人身份。罗香林也因此被列入梅州八贤之一。

客家研究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