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娱乐 > 杂谈 > 正文

​长平之战虽然消灭赵国有生力量,但也导致秦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

2024-06-28 16:59 来源:网络 点击:

长平之战虽然消灭赵国有生力量,但也导致秦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

如果给秦昭襄王再选一次的机会,他不会去打长平之战,这场战争即便打残了赵国,却也极大削弱了秦国。

在随后的邯郸之战中,秦国更是大败,把多年来“远交近攻”获得战果全数吐了出来,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全面破产,国势一度危急。

最后,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稳扎稳打,又经过了几十年苦心经营,才一扫六国,统一华夏。

上党地区地势险要,位于现在的山西省中南部的长治一带,在战国时被赵、韩、魏分别占领,其中韩国所据有的上党谷地面积最大,地势也最险要。

后来秦国占领魏国的河东,兵力也突到了上党盆地边缘,与赵国、韩国所据有的上党地区对峙,而上党地区则成了秦、赵两国的战略缓冲区。

秦、赵两国在争夺上党周边的过程中先后发生了数次战争,如蕞城之战、阏与之战等,互有胜负。总体来说,赵国有着地利优势,占据上风。

战国七雄形势图

秦国在北线突破困难,就转而经略南线,击破了楚国,占据了楚国的南阳盆地,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秦国还接连击败韩国、魏国,逼迫韩国、魏国的国君承认秦国的霸权,割让土地以求一时安全。

因此,当时的秦国风头正盛,除了赵国之外,天下罕有敌手。楚国新破,韩魏胆寒,齐国本就置身事外。关东六国中,只有赵国尚有一战之力。如果秦国能够战而胜之,则霸主之名就为秦国所有了。

秦国君臣在这种情形下,被十多年来接连打胜仗所鼓舞,头脑发昏,竟然想要同时削弱关东六国,达到秦国一家独霸的绝对优势地位。

秦国对赵国的战争能力也不是不清楚,之前秦国就在赵国那里吃了几次亏了。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原来,周赧王五十二年(前263年),秦国继续秉承着远交近攻的战略,攻打韩国的野王,要把韩国一分为二,将属于韩国的上党地区给收入囊中。野王之战打的很顺利,韩国也顺从地答应了割让上党地区。

可是,一贯喜欢权谋诈术的韩国,很可能又做了一场局,把赵国给卷进来了。

秦国的接收大军在上党地区被赵国军队驱逐回来了。原来,韩国虽然签订了卖国条约,但是韩国人民不干,自发组织抵抗。上党郡守冯亭派人到邯郸,让赵国速派援军,接收上党。

赵国君臣开了好几次会,最后决定天与不取,必遭其咎。上党地区对赵国至关重要,不能落入秦国手中,不然秦国北出太原,东出邯郸,会对赵国形成巨大的战略压力。

赵国派五万大军为先导,随后又出兵20万,去往上党地区了。

然后,秦国被赵国截胡了。

这个时候,对秦国来说其实是一场考验。

如果此时选择赵国打国运之战,其他几个国家还没有消灭,很容易促成他们形成合纵。如果不打,秦国的霸主脸面往哪儿搁?

综合权衡之下,为了面子,秦国派了20万人去夺上党,打了几场仗,也赢了,上党谷地已经被秦国占住了。

赵国气势汹汹地来,最后只是占住了上党北部的两个制高点:大粮山、野王山。赵国的战略目标也很有限,秦国你占领上党最富有的谷地我没意见,我只是把太原地区的门看好就行了。

赵国以为秦国打到这里,面子和里子都有了,应该可以停战了。上党90%的土地都让秦国打下来了,赵国所占据的土地只有10%贫瘠的山地。于此可知,赵国并非与秦争利,而是图存。

如果秦国当真要把上党北部的山地也夺下来,就只能说明秦国的战略目标就要对赵国不利,等于把刀架在赵国脖子上。

如是这般,赵国必然退无可退,后面就是太原,后面就是邯郸,这就是逼着赵国决战。

赵国以为,天下大势未定,秦国断然不会弄险决战,秦、赵和谈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办法。

可是,秦国这时候被战争胜利迷住了双眼,他们并非看不到赵国的要求也算合理。决战的结果,谁都说不好——赵国也是大国,有胜兵数十万,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战斗力在各国中首屈一指。如以单兵作战能力来看,秦国也未必是对手。

长平之战第二阶段示意图

秦国正是算准了赵国必然不会对上党地区罢手,因此决计把上党变成一个大战场,一次解决赵国的有生力量。

于是,秦国针对赵国展开了一系列的战略欺骗,诈之以和谈,背地里却增兵,还派遣使者恐吓其他诸国,谁若敢助赵,秦国回过头来就要灭他的国。

最后,上当受骗的赵国骑虎难下,一方面为了国际威望,一方面也因为上党山地的情势绝不能丢,被逼着堵上了国运,跟秦国打起了倾国之战。

长平之战中,赵国固然死伤惨重,国力一蹶不振,但是秦国的长平之战赢得不轻松。赵军的困兽犹斗,让秦军死伤过半,军械粮草更是消耗无算,短时间无法恢复。

尤其是,秦国意图灭赵的企图,让其他国家感到了唇亡齿寒。在信陵君的组织下,发起了一次合纵攻秦之战,秦国被打的大败,士兵死伤20多万人。加上此前长平之战死伤的30多万人,秦国短短2年时间,竟有50多万伤亡,比起同时间赵国的损失少不了多少。

秦、赵拼了个两败俱伤,其他国家坐收渔翁之利。五国联军一路攻城略地,直打到函谷关外。秦国历年经营所得,一朝之间化为乌有,统一之战被推迟好40多年。

如果秦国不把赵国逼到如此绝地,不打长平之战,秦国会不会有其他办法来弱赵呢?

秦国的办法是有的,而且还很多。比如秦国继续弱韩、弱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先灭韩、魏,将赵国的外援都给拿下,然后再慢慢围剿赵国。

其实,在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灭赵时,秦国就是吸取了长平之战赌国运的经验教训,先占领了东郡,彻底孤立隔绝了赵国南边的外援之后,通过建立稳扎稳打的阵营,才把赵国彻底消灭。

当时,秦国已经占据关中、蜀中、南阳,天下之半已归秦土,时间是站在秦国一方的。秦国需要避免的,就是六国结成统一阵线围攻秦国,或者一场赌博一样的倾国之战,把秦国的有利形势化为乌有。

可是长平之战的结果,让秦国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才稳定了岌岌可危的局势,原来蒸蒸日上的国势,一度变得惨淡起来。如果不是秦国家底厚,五国攻秦之战,秦国也未必能抗过来。

秦国打的长平之战,虽然硬碰硬地消灭了赵国的有生力量,也成就了秦军的威名,然而对秦国国力的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

这是秦国君臣短视,或者是急功近利的行为。他们错误地判断了国际形势,认为只要赵国被灭,其他几国就会拱手投降。

他们把拥有几百年立国时间的六国的统治根基想的太简单了,他们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长平之战,是秦国在错误的时间,跟错误的敌人,发动的一场错误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