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娱乐 > 杂谈 > 正文

​什么叫“诡辩”

2024-12-15 13:04 来源:网络 点击:

什么叫“诡辩”

诡辩(guǐ biàn),或者说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更准确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歪曲地论证,诡辩不同于武断,也不同于谣言。武断是根本没有理由,人们一看就是强词夺理;谣言是无中生有,人们一听就是居心险恶。但诡辩在论证其道理时,总是要拿出或多或少的“理由”或“根据”,所以,在表面上,总能迷惑一部分人。

含糊其词

在论证过程中,诡辩者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的原则,论点含混暧昧,似是而非,企图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不同的解释,为自己的某种目的辩护。

偷换概念

偷换是搞诡辩的人最常用的一种诡辩术。诡辩者偷换概念的主要手法有:

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

例:

中国古代有不少诡辩,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战国策》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有人把不死仙药送给楚王,传药者药入宫被一卫士拦住询问:“能吃吗?”答曰:“能吃。”卫士抢走不死药就吃下了。

楚王听后非常生气,就让人去杀这个卫士,卫士就找人对楚王说:“我问你个传药人能吃吗?他说能吃我才吃的。这事我是没有罪的,有罪的是传药人。据说这是不死药,我吃了之后大王你就杀我,这岂不是速死药了?怎么说我都没罪,你无故杀死有罪的臣子,只能说明有人欺骗你啊!”于是楚王没杀。

卫士首先混淆了能吃和卫士可以吃的概念,然后混淆了不死药功能的概念,因为不死药不等于在任何情况下不死,也不等于吃了可以作死,这个两个概念混淆后楚王气就消了,一可能是爱惜人才,二说明楚王这时可能明白过来了,哪里有不死药了,所以没杀。

2。 从前有一个人,他的爸爸做了大官,儿子中了状元,唯独他什么官也没有做。 因此,爸爸和儿子都看不起他,平时难免对他说些讥讽、嘲笑的话。 但此人颇有自我解嘲的本领,当爸爸嗤笑他时,他就对爸爸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强得多。 ”当儿子嗤笑他时,他就对儿子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爸爸比你的爸爸强得多。 ”一番话把爸爸和儿子都说乐了。

3。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出自《庄子 秋水》,中提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全文翻译: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