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娱乐 > 杂谈 > 正文

​「军史-东北抗联」东北抗日联军

2024-12-24 11:05 来源:网络 点击:

「军史-东北抗联」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伪满洲国统治,独立坚持14年游击战争的人民武装。简称“东北抗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关东军迅速侵占东北三省,东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东北军部分爱国将士激于民族义愤,组成义勇军、救国军等进行抗日作战。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从1931年10月开始,陆续派出省委、省军委及有关方面负责人杨林、杨靖宇、赵尚志、童长荣、冯仲云、夏云杰、王德泰等,还有崔石泉(崔庸健)、李熙山(许亨植)等部分朝鲜共产主义者,分别赴南满、东满和北满等地区发动群众,组织和创建抗日(反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1932年5月至1934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和农民中,先后领导创建了巴彦、磐石、海龙、汤原、汪清、延吉、和龙、珲春、饶河、珠河、密山、宁安等十余支抗日(反日)游击队。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派出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和中共党员李延禄等到部分抗日义勇军部队中进行团结、争取和改造工作,先后改编建成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和绥宁反日同盟军。张甲洲、赵尚志、张振国、杨君武、孟杰民、杨靖宇、李红光、满汉生、王仁斋、刘三春、戴洪宾、夏云杰、梁成龙、金 哲、朴东根、朴 吉、张承焕、车龙德、孔宪琛、崔石泉(崔庸健)、金文亨、张文偕、李学福、朴振宇、李福林、张寿篯(李兆麟)、张宝山、白殿贞、李延禄、孟泾清、张建东、周保中、胡 仁等先后任各抗日(反日)游击队(军)领导人。至1933年上半年,东北抗日(反日)游击队(军)已发展达3000余人,在南满、东满、吉东、北满等地30余县境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了磐石红砬子、延吉王隅沟、翁声砬子、汪清大小汪清、石人沟、珲春大荒沟、烟筒砬子、和龙渔浪村、汤原太平川、饶河暴马顶子等十余块抗日游击区(根据地),先后进行多次反日伪军 “讨伐” 作战和参与攻克巴彦、安图、东宁、虎林县城等近1000余次战斗。

1933年5月16日,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1月26日指示精神作出决定,以抗日(反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3年9月至1936年初,东北各地抗日(反日)游击队(军)经过改编,同时吸收部分抗日义勇军和反日山林队,相继建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第2、第3、第6、第8军和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共七个军。杨靖宇、朴翰宗、宋铁岩、王德泰、魏拯民、刘汉兴、李学忠、赵尚志、冯仲云、张振国、李延禄、胡 伦、何忠国、罗 英、周保中、柴世荣、张建东、胡 仁、夏云杰、冯治纲、张寿篯(李兆麟)、汪亚臣、王维宇、侯启刚等先后任人民革命军各军领导人。东北人民革命军组建后,在中共满洲省委和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大力开展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工作。至1935年底,第1军在磐石、河里;第2军在延吉、和龙、汪清、珲春;第3军在珠河;第4军在密山、勃利;第5军在绥宁;第6军在汤原;由饶河游击队改编的第4军第4团在虎林、饶河;第8军在五常等地,共建立八块游击根据地。同时,各军积极开展抗日武装统一战线工作,多方团结争取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和反日山林队共同作战。此期间,东北人民革命军进行抗日游击活动区域扩展到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南部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共五十余县境,进行大小战斗数千次,攻克日伪军占领的城镇数十座,打破日伪军多次“讨伐”,部队发展到1万余人,成为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中坚力量。

1936年2月20日,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各军领导人,根据中共中央的抗日救国政策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需要,联合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

,决定对东北人民革命军进行改编,正式成立东北抗日联军。从1936年2月至1937年10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第2、第3、第4(抗日同盟军第4军)、第5(反日联合军第5军)、第6、第8军依次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10军;以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第2师为基础编成第7军;以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方依游击团为基础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后改编为第11军;通过对东北民众救国军、吉林自卫军混成旅第2支队的团结帮助和争取工作,使这两支抗日武装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入东北抗日联军,先后编成第8、第9军。杨靖宇、宋铁岩、王德泰、魏拯民、李学忠、赵尚志、李熙山(许亨植)、张兰生、黄玉清、张寿篯(李兆麟)、金 策、李延禄、李延平、周保中、柴世荣、张中华、季 青、胡 仁、夏云杰、冯治纲、戴洪宾、冯仲云、陈荣久、李学福、景乐亭、崔石泉(崔庸健)、谢文东、刘曙华、于世光、李华堂、魏长魁、李向阳、王克仁、汪亚臣、祁致中、金正国先后任东北抗联各军领导人。至此,东北抗日联军先后成立十一个军,总人数达3万余人。

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巩固了东北抗日统一战线,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扩展了抗日游击区域,推动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深入发展,对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构成严重的威胁。1936年4月,日本关东军与伪满洲国军政部制定“三年治安肃正计划”,调集重兵“讨伐”东北抗日联军。从1936年4月至1937年上半年,东北抗日联军各军留下少数兵力在游击根据地内坚持斗争,大部兵力跳出日伪军的“讨伐”包围,分别进行了西征、北进和扩展游击区的作战。经数千次战斗,歼灭日伪军万余人,取得反“讨伐”作战的胜利,将抗日游击区扩大到七十余县境,建立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大片抗日游击根据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东北抗日联军的战略任务由独立与日伪军作战转变为配合全国其他抗日战场共同抗战。中共东北党组织和抗联各军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积极打击日伪军。第1、第2军在东南满地区,第4、第5、第7、第8、第10军在吉东地区,第3、第6、第9、第11军在松花江下游和小兴安岭地区主动出击,与日伪军作战千余次,歼灭日伪军1万数千人。

1936年3月,中共满洲省委撤销,先后组建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为了便于对东北抗日联军部队的统一领导,相继将抗联各军编成三个路军,分别归上述省委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于1936年7月宣布成立(1938年春正式成立)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第2军,归中共南满省委领导。第2路军于1937年10月宣布成立(1938年春正式成立),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崔石泉(崔庸健)任参谋长,辖第4、第5、第7、第8、第10军以及救世军、义勇军,归中共吉东省委领导。第3路军于1939年5月宣布成立(同年11月正式成立),张寿篯(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治委员、许亨植任总参谋长,辖第3、第6、第9、第11军,归中共北满省委领导。1938年下半年至1939年下半年,东北抗日联军各路军为粉碎日伪军的大规模军事“讨伐”、政治诱降和经济封锁,在政治上,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教育,纯洁队伍,提高在艰难条件下坚持斗争的能力;经济上,采取在深山密林中建立后方基地,开办兵工厂、被服厂、医院,建立密营储存必需的物资和种地解决粮食副食等措施;组织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如第1路军将部队编为三个方面军和一个警卫旅;军事上,以转战、远征的战略行动跳出日伪军的包围圈,打破敌人的重兵大“讨伐”。第2路军主力从宝清、牡丹江地区向五常、舒兰地区西征;第3、第6、第9、第11军主力从汤原、萝北、富锦地区陆续向海伦、德都地区远征;第1路军从辑安(今集安)老岭地区向桦甸、濛江(今靖宇)山区转移。东北抗日联军各部队在转战、远征中,虽遭到很大损失,但抗联官兵英勇奋战,仍取得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的胜利。

1940年初,由于日伪军连续数年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疯狂的重兵“讨伐”,抗联各路军出现严重减员,斗争形势恶化,部队难以坚持大型集中的游击活动。1月,中共吉东、北满省委在确定今后斗争策略时,决定将抗联各路军部队缩编为支队,继续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小部队分散游击作战。同月,第3路军第3、第6、第9、的11军余部依次缩编为第3、第6、第9、第12支队;3月,第1路军第2、第3方面军余部缩编为第1支队;4月,第2路军第7军和第5军第3师余部缩编为第2支队。

1941年,日本侵略军在东北屯兵增至16个师90万人,继续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更加残酷的“讨伐”。东北抗联的后方密营全部遭到破坏,大片游击根据地丢失,抗日游击区缩小到不足10县,加之生存条件恶劣,部队减少到不足2000人。面对极端艰难的形势,中共吉东、北满、南满省委确定了保存抗联实力,培养干部,坚持长期斗争的方针。并与苏联远东军建立联系。从1941年春至同年冬,东北抗联各部队相继转入苏联境内,分别在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训练基地南野营;在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建立训练基地北野营。1942年8月1日,南野营、北野营合编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对外番号“苏联远东红旗第88独立步兵旅”),周保中任旅长、张寿篯(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长、崔石泉(崔庸健)任参谋长;下辖四个教导营和一个通信营。南、北野营和教导旅时期,东北抗联不足千人在苏联境内进行了系统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少部分留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活动。同时,野营和教导旅先后派遣十几个小分队返回东北,在北满、吉东、南满和辽吉边区进行游击活动,侦查敌情,开展群众工作,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7月,抗联教导旅为协同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进军,派出数百名官兵到苏军中进行训练,并于当月底空降到牡丹江、磐石、海拉尔、赤峰、长春、满洲里等十八个地区,执行侦察日军火力点,袭击日伪后方机关和为苏军担任向导等任务。8月,配合苏军迅速收复了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沈阳等57个战略城镇要地,解放了全东北。尔后在苏军协助下,在各地发动群众,摧毁日伪残余势力,维持社会秩序,并积极恢复和发展中共组织,扩充军队。9月中旬,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扩建为东北人民自卫军,周保中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10月中旬,东北人民自卫军发展到4.8万人。11月3日,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周保中任任副总司令。

东北抗日联军广大官兵高举抗日救国的伟大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中华民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斗在黑龙江畔、松牡两岸、黑嫩平原、长白山脉、鸭绿江边,历尽艰辛饱经风霜。在及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同日本侵略军和伪满洲国军及伪警察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独立坚持开展游击战争长达十四年之久,战斗数万次,消灭日伪军六万余人,牵制了日本侵略军数十万兵力,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全国抗战,为东北光复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要贡献。